
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尽管2025年10月中国经济在多重压力下仍保持“总体平稳”运行,但多项关键指标显示增长动能减弱、结构性挑战加剧。其中,被视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“三驾马车”——投资、消费、出口,在10月份罕见地同时走软。市场原本预计三项指标将延续年中以来的温和复苏,但实际公布的数据明显低于预期。数据显示,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.9%,明显低于9月份6.5%的增速。制造业中,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依然表现强劲,实现8%左右增长分别为7.2%。
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降幅扩大至-1.7%,较上月的-0.5%进一步减弱。尽管制造业和基建保持正增长,但难以抵消房地产投资持续深度下滑的影响。房地产用地、建设投资等关键指标尚未下降,成为拖累整体投资的最大来源。消费方面,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.9%,增速较9月份的3.0%有所放缓。 1-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.7%,较前9个月的-0.5%进一步恶化。与此同时,全国城市评论失业率为5.1%,较9月份的5.2%略有改善。
十月份出口也下降。月度出口同比增长约1%-2%,低于去年同期9 月份实现两位数增长。全球需求疲软、部分品类订单下降以及海外补货周期结束,共同抑制了出口表现。
分析人士认为,虽然工业增长依然保持正值,但消费和投资两大支柱增速放缓,表明内需尚未完全恢复。尽管出口和基础设施投资正在回升,但房地产和私人投资仍然拖累增长。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中国当前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。政府不仅要避免经济硬着陆,还要避免过度依赖传统刺激方式。房地产、地方债务、外需减弱等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。不少外资机构认为,如果消费反弹乏力,私营部门投资持续低迷,可能会导致经济放缓。经济增速难以恢复到5%以上。
投资、消费、出口三大需求端指标普遍存在一定的错峰特征,但此次10月份却出现了“同步下降”的现象,显示出内需和外需均放缓的迹象。市场普遍预计,随着财政政策的进一步落实、基建项目的加速实施、消费促进政策的延续、外贸结构的调整优化,四季度经济仍存在一定支撑空间。但复苏力度仍取决于房地产企稳、就业改善、外需复苏等关键变量。
特别声明:本文由网易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作者上传发布,代表作者仅供个人观点。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
注:以上内容(如有,包括照片和视频)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号为社交媒体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主编:赵军_ns5119